close

由於現今媒體過度競爭,各家業者為了爭取廠商的廣告業績以求生存,因此無所不用其極的迎合廠商的要求,因而將媒體中立、客觀的立場拋在一邊,經常性的製作一些類似專題報導與分析的內容,來幫廠商打廣告、賺取廣告收入,導致許多的消費者、投資人與一般媒體視聽大眾,已經無法分辨這其中的差異,而嚴重的誤導大家!


 


因此,消費者、投資人與一般媒體視聽大眾如果不想成為待宰羔羊的話,就要睜大眼睛看清楚、想明白,千萬不再以媒體所言的事物,最為你判斷事物真偽的唯一依據!


 


你還在看廣告做投資嗎?


 


最近有幾件事讓我有感而發,一是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控告某媒體偏差報導,一是某電視台因節目內容廣告化被勒令關台。媒體的公正性與置入性行銷的問題不斷侵入我們的生活,如果影響到我們的投資,那我就有話要說了。


 


各媒體有不同的背景、主張及策略,這裡不予置評,但置入性行銷卻是值得討論的話題。最常見的置入性行銷就是利用電影或電視的畫面讓企業或產品曝光,像007電影裡龐德所開的跑車、韓劇裡畫面經常定格在主角所用的手機、還有棒球場上球員所穿的球衣有各企業的標誌,都會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接收,而達到宣傳的目的。


 


只要有錢就能買通媒體


 


其實這些都無可厚非,廣告宣傳本來就是行銷所必要的,但是當廣告隱藏在新聞當中被報導出來,或把商品包裝成新聞,媒體可能就會失去其公允性,因為拿了業者的錢就得照本宣科做報導,至於負作用可能就被忽略了。


 


媒體置入性行銷已不是新鮮事,不只業者買連政府都在花錢包裝,當政令宣導被媒體消極處理或扭曲報導時,使得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去買時段或買版面請人報導,究竟我們的媒體怎麼了?


 


現在的媒體考量的是吸睛和收益,只要標題聳動就排頭條,有人願意出錢就可以上版面,當業者付費的廣告和專業的財經報導已混淆不清時,那投資人可要小心了,那隻黑手已經伸進你的口袋。


 


不要專業只要獲利


 


過去跑財經的記者是很有權威的,他們掌握上市公司第一手的資訊,專業的記者還會解讀分析這些公司所發佈的資訊,提供給讀者或觀眾做為投資的參考。很多人追著記者問明牌,那確實是一個風光的年代。


 


現在有些不肖的記者或參與炒作或淪為主力出貨的工具,甚至媒體本身為了賺錢也直接賣一個時段或版面做成專訪,投資人那分得出來這是廣告還是專業報導。當記者被業配逼到跑新聞變成拉廣告,那報導有何立場可言。


 


現在的資訊傳遞比以前更快更廣,從報紙、雜誌、電視、電腦網路四面八方湧入,媒體愈來愈多,報導愈來愈淺,可性度卻是愈來愈低,當業配的比例愈來愈高時,代表我們其實都在看廣告。


 


楚門世界的金融市場


 


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,如果我們每天接收的資訊都是人造的,是業者花錢做出來的,那跟活在楚門的世界有什麼二樣。新聞報導全台最好吃的拉麵原來是廣告、網路票選暢銷書也是廣告、研究報告市場分析都是業者提供的廣告,如此任由金權操控新聞、操縱市場,那事情可就大條了。


 


主力說技術分析的線是他做出來的,消息是他放出來的,連公司的財報或重大訊息也會在適當的時機公佈,如果再有不設防的媒體配合,對投資人而言不啻是一場穩輸的賭局。


 


多年來浸淫財經領域,不敢說有多大成就,但至少會分辨是廣告還是新聞。看到太多的報導其實是業者的商品行銷,是消費訊息也就罷了,如果連財經資訊都可以買賣或花錢包裝,那投資人除了要看得懂研究報告,還要會判斷這些是否廣告文。乾淨的媒體已經不多了,投資人可要睜亮眼,不要拿廣告做為投資決策。


 


本文轉載自"雅虎-理財專區-個人理財-特別企劃"之專欄文章,若有侵犯原文作者之著作權法時,煩請來信告知,本人將盡速移除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ddylin1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